<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首 页    |    本院概况    |    本院要闻    |    法律监督    |    服务大局    |    检察风采     |    以案说法     |    预决算信息公开    |    扫黑除恶 吉林亮剑
        柳河县
        当前位置:首页>>检察风采
        “莎姐”护“未”巴渝千万家
        时间:2022-10-20  作者:  新闻来源:  【字号: | |
         

        重庆市大渡口区检察院“莎姐”检察官暑假进社区普法。资料图片


        两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三次被写入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办案团队、全国维护妇女儿童先进集体等30余项殊荣……

         

        这一连串数字的背后,凝结着重庆市检察机关“莎姐”未检团队十年的努力。2012年,重庆市45个检察院设立了“莎姐”青少年维权岗,实现三级检察机关全覆盖。

         

        十年弹指一挥间。现如今,“莎姐”发展壮大为由416名检察官、1531名志愿者、51个观护基地、40个社工组织、100余名心理咨询师组成的未成年人保护大团队,还形成了司法保护、精准帮教、综合救助、犯罪预防的“四位一体”工作机制。  

         

        如今的“莎姐”,不仅飞入了巴渝千千万万个家庭,更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品牌,无缝融入涉未成年人领域社会治理的方方面面。

         

        “六大保护”一站式解决

         

        在重庆市潼南区巴渝大道东段173号,有一栋总面积3800余平方米的三层建筑。2021年5月,重庆市检察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和潼南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基地在此成立,一种全新的未成年人综合保护模式由此诞生。

         

        走进位于大楼一层和二层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里面设有法治新园地、探案法治街、护航成长号、智取安全岛、梦想加油站五大展厅,大量运用声光电和人工智能设备,以及图文式、案例式、模拟式等综合宣传模式,为孩子们开启一段法治互动教育新奇体验。

         

        位于三层的潼南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基地,由检察机关牵头与该区民政、教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联合打造,设有“一站式”询问救助、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家庭教育指导等六大中心功能区。“保护孩子的事情,进这一个门都能解决。”潼南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沈奎说。

         

        “沙盘里面有巧巧(化名)、妈妈、小屋,还有巧巧最喜欢的东西……”在该基地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心理咨询社工正在运用“沙盘治疗法”,对曾遭受性侵的巧巧开展心理矫治和疏导。经过近一年的心理辅导,巧巧从缄默不语到敞开心扉,渐渐重拾生活的信心。

         

        “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合力。”潼南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副区长刘玉梅表示,两个基地“一站式”实现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融合发力,切实构筑起全区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大格局。

          

        作为创新社会治理的载体,“莎姐”的作用日益凸显。截至目前,重庆市检察机关已建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26个,持续开展“莎姐”普法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3780余场;推动各地在医院建立“一站式”办案场所26个,对遭受性侵的未成年被害人进行询问、救助。

         

        照亮“隐秘的角落”

         

        重拳出击很重要,做好预防更关键。“莎姐”始终敏于“治未病”,办理一案、防患一域。

         

        “前台有没有核实过身份信息?怎么不联系孩子的父母?”在一起侵害未成年人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带着12岁的女孩轻而易举地入住日租房,这让承办该案的九龙坡区检察院检察六部主任何可陷入沉思。

         

        日租房“不设防”,是不是普遍现象?今年3月,该院检察官开始走访调查辖区未成年人入住日租房、民宿等新兴住宿经营场所情况,一个“隐秘的角落”由此被揭开。

         

        “调查发现,有部分经营者在网络平台收到订单后,仅通过短信与住客简单沟通,就发出入住码完成交易。”何可介绍,九龙坡区检察院遂向当地公安机关发出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收到检察建议后,公安机关立即对辖区日租房开展拉网式排查,与经营者逐一签订接待未成年人入住“五必须”责任书,实现旅馆业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安装全覆盖。 

         

        据介绍,自2021年以来,重庆市检察机关开展不适宜未成年人出入特殊场所公益诉讼监督行动,通过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处罚违规违法宾馆酒店196家、娱乐场所85家、网吧73家,全力照亮未成年人保护“隐秘的角落”。此外,该市检察机关依法能动履行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有关部门清除校园周边贩卖“三无”食品流动摊贩、店铺406家,查处违规销售无中文标识进口婴幼儿奶粉商家383家,倾力守护未成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打造家庭教育指导“幸福工程”

         

        “看到你和父亲相处越来越融洽,我们真的很开心。”日前,在对李某父子进行跟踪回访时,南岸区检察院“莎姐”检察官马小林和家庭教育指导专家傅文艺倍感欣慰。  

         

        两年前,李某还在南岸区某职业中学读高二,因琐事殴打同学致对方轻伤,被公安机关以涉嫌故意伤害罪移送审查起诉。办案检察官马小林了解到,从小父母离异的李某一直跟随父亲生活,由于长期缺乏关爱,加上父亲轻则吵骂、重则棍棒的教育方式,使他养成了乖张叛逆的性格。

          

        “既然问题出在家里,那就回归家庭去解决。”南岸区检察院依托与区教委、妇联、关工委共建的重庆首个家庭教育指导实践基地,借助“社工组织+家庭教育专家”模式,每周实施一次家庭教育指导。经过两个多月的持续努力,父子俩的关系终于“破冰”,检察机关也依法对李某作出了不起诉决定。如今,毕业后的李某进入了一家汽修厂工作,他的人生有了新的开始。  


        “检察机关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爱心工程和幸福工程。我们将继续强化与检察机关的协作,让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在每一个家庭落地生根。”南岸区妇联副主席周育萍表示。  

         

        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重庆市检察机关共开展家庭教育指导1556人次,开发家庭教育法治课程26个,进行家庭教育法治宣传117次,助推上千名涉案未成年人回归家庭和社会。

         
         检务公开
        网上举报
        法律文书
        案件流程查询
        12309中国检察网
        代表委员联系
        检察人员监督信箱
        检察长信箱
        重要案件信息发布
         便民服务
        检察微博 
        律师接待预约 
        投诉电话 
         视频资料
         
        版权所有 吉林省柳河县人民检察院
        地址:吉林省柳河县中华大街1369号
        技术支持: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1
        本网网页设计、图标、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摘编或建立镜像,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